本报讯 文明向善,城市向上。近日,漳州市云霄县荣膺“全国文明城市”称号。这是继“中国枇杷之乡”“美丽中国·深呼吸小城”等桂冠之后,云霄收获的又一项闪耀的“国字头”金字招牌。这座浸润着烟火温情的千年古郡,正以奋进之姿、文明之名,生动展现人与城相互滋养的生命图景,也向全国人民再递上了一张靓丽名片。
上下同心 文明满城芳
五月初夏,漫步云霄,一处处老旧小区旧貌焕新,一轮轮人居环境整治热潮不退,一场场文明实践沁润人心,一抹抹“志愿红”闪耀街头……一道道的城市文明风景线,让云霄人和“新云霄人”真切感受到县域发展的速度与温度、民生答卷的厚度与深度。
时间回拨至2021年,蝉联省级文明城市的云霄县入围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。全县迅速吹响行动号角,城市文明作为三大重点任务之一被写入云霄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,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行动被纳入县“1320”方案。
文明考场上,云霄铿锵从容、从未停步,八项提升行动、27项提升城市文明创建工作全面推开,32个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推进,一批创建工作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得以精准攻坚。文明接力中,云霄勠力同心、齐头并进,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建设走深走实,“网格化+周五创建日”模式创新实施,138家文明单位与48个社区(村)深化挂钩结对,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蔚然成风,各项创建标准和要求深入人心。文明舞台上,30支“福小宣”宣讲队、10支文艺志愿队、22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先锋队常态化开展活动,“百位文艺志愿者挂百村”让文墨书香在田间;“千人同舞开漳地 同心共建文明城”云霄县第一个文明行为示范月等文明实践活动形式多样;废品换糖、积分超市、创城知识竞答等做法出新出彩······
广大市民群众从“站着看”“带着干”转变为“主动干”“抢着干”,成千上万双手的温度,共同将文明的种子浇灌成了参天大树。
为民惠民 温润暖厝埕
在云霄,城市文明在细节处流淌。群众推窗即见花香四溢的口袋公园、生机勃勃的共享菜园;出门转角就有便民充电桩、智慧停车位;生活中触手可及“小确幸”越来越多,泥泞难行的断头路被打通,长者食堂里饭菜暖胃,暖蜂驿站里热茶暖心,零工市场用工灵活……
这一切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变化,都源自县委、县政府持续推进的“创城+民生实事”工程。
在云霄,每一处变化都在诉说着城市与居民的美好约定。10个口袋公园“见缝插针”,149座分类垃圾亭整齐就位,1.5万平方米破损路面重归平整;各村(社区)累计“拆旧拓新”147.1万平方米,358条断头路、丁字路被打通,451条道路穿上“新衣”,794个小公园、小广场成了邻里相聚的温馨港湾。
在云霄,“城乡治理CEO”的管理理念里藏着诸多“暖心密码”。智慧停车”一体化服务平台、向东渠事迹数字馆、云霄地标线上服务平台等数字技术,点亮城市智慧生活新图景;无物业小区居民共商共管、民间园长、巷长制、溪长制以及周五“创建日”等创新机制落地见效,让“整治城市空间就像打扫自家客厅一样用心”逐渐成为群众心中共识。
在云霄,每一个声音都被认真倾听。一个个“城市诊疗团”奔走在大街小巷,“问诊式”的民意征集,细心倾听大家的“烦恼”,破解1800多个“急难愁盼”,城市机体越发活力与健康。
每一个奋斗的身影、每一次贴心的改变,都在诉说着:这座城,因人民而生动;这份文明,因人民的参与而熠熠生辉。
崇德向善 春风化韵长
漫步云霄,文明是藏在每个平凡日子里的温暖瞬间,崇德向善擦亮城市文明底色。
在云霄,好人站“C位”,用榜样的力量鼓舞人。一场场文明实践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纸面走进生活;“福小宣”宣讲队播撒下诚信友善、见贤思齐的种子;128位道德典范、44户文明家庭,善行义举就像春风化雨,浸润着城市的每一寸土地。
在云霄,充满烟火气的文化IP满是惊喜。“云霄味”特色文化项目浸润人心,10个非遗公益培训班、6个潮剧传习所传承非遗“声”生不息,“探开漳古韵 传非遗薪火”“非遗进学校”等一批公益研学课程深受群众喜爱。“村字头”文化越来越有看头,“村晚”“古韵七夕 缘定云霄”等文化主题活动人气高、名气响;文明实践志愿服务“圩日”形式多样,义诊义检、爱心义剪、应急科普等便民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。
在云霄,文明的火炬在朝气蓬勃的“Z世代”中传递。以“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”主题教育为主线,打造 “文化薪传 志向云霄”讲解员大赛、“漳江之夏”音乐会等品牌活动,深化“一宫一特色、一校一品牌”城乡学校少年宫建设,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筑牢根基,让文明创建的青春力量更加凝聚。
文明的称号,不是终点,而是起点。云霄县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,在文明的道路上继续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