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522建火线宛如一条林中“丝带”
本报讯(林艺斌 游江涛)入选2025年度全国美丽公路的X522建火线起始于诏安县建设乡,终于云霄县火田镇。它如同一条红绸缠绕乌山,书写着“路通业兴”的故事,不仅让深山里的红色记忆、乡村风情更受关注,更让沿线百姓的“钱袋子”鼓了起来。让我们沿着这条美丽的公路,探寻它为乡村带来的蝶变与新生。
炎炎夏日,X522建火线云霄段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,穿梭在和平乡的青山绿水间。这条路管养里程26.188公里,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,路基宽7.5米,路面宽6.5米,起点位于乌山地委机关纪念馆与诏安县交界处,终点在和平乡西安村,途经12个行政村。它不仅是打通云霄西部与诏安及粤东地区的交通“动脉”,更像一条彩线,将乌山红色旅游、乡村生态游与现代农业特色观光巧妙串联,让藏在深山的风景与故事终于有了向外传递的畅通通道。
如今,平整宽阔的建火线成了游客进山的最佳“向导”,越来越多人循着这条路走进深山,探寻原汁原味的乡村野趣。
“我从东山金銮湾那边过来,路况和周边的绿化都挺好的,空气也很清新。50多公里开了一个多小时,一点儿也不觉得累。”游客张先生高兴地说道。
X522建火线带来的红利,位于云霄段的农庄主吴建杭深有感触。他的农庄坐落在和平乡内洞村,依山傍水的环境里,农家菜馆和民宿错落有致。依托周边乌山红色旅游景区、枇杷观光园和“中国最美古村落”内洞村的丰富资源,X522建火线带来的交通便利,让农庄生意愈发红火。
“以前路没这么好,客流量比较少,一年大约2万人的客流量。现在路好了,我们现在每年都有16万人左右的客流量,主要都是自驾游。”说起前后的变化,吴建杭笑容满满。
交通的改善,不仅带火了旅游,更实实在在改变了沿线村民的生活。以和平乡棪树村为例,这里盛产优质枇杷,但在2008年以前,村里的运输路还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,娇贵的枇杷在运输中总免不了“受伤”。
“后面这个路修好了,枇杷都不会碰伤,这个价钱自然就提高了。以前走泥洼路的时候,到县城要一个多钟头,现在20分钟就到县城,不但运出去方便,而且到这边来收购的商贩也变多了,好多电商也到我们村里来收购呢。”棪树村村民吴炳锋说道。
如今的X522建火线,早已超越了普通县道的意义。它蜿蜒穿梭间,串联起乌山的红色记忆与山水田园风光,成为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;它用平整的路面,为枇杷、茶叶等山货铺就出山的“快车道”,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。据统计,随着自驾游客持续增多,沿线大大小小的民宿已开了12家。2024年,这条公路带动沿线景区接待游客96.9万人次,旅游收入达1640.3万元。一条路,激活一片景,带富一方人,云霄段X522建火线正用“路通业兴”的故事,描绘着乡村振兴发展美好前景。